新闻动态 / news
当前位置是:
如何做好农村大棚防火工作?
来源: | 作者:贵州消防公司挂靠 | 发布时间: 2021-02-22 | 181 次浏览 | 分享到:
如何做好农村大棚防火工作?农村大棚是中国北方农村特色产业是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农村防控火灾能力十分薄弱,农村大棚防火安全条件差,消防基础设施和火灾扑救力量缺乏,广大农民群众消防安全素质普遍偏低,很多小火因扑救不及时酿成大灾。一旦发生火灾将给以种植大棚作物,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的农民造成了重大损失,农民因大棚火灾返贫的不在少数。现就当前农村大棚生产中存在的影响消防安全的主要问题和火灾多发的原因,以点带面,探索性的进行探讨。
     
      大棚生产中存在的火险隐患、火灾成因、管理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塑料大棚在农村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许多农民对塑料大棚的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塑料大棚之间缺乏足够的防火间距,大量的棉被、草苫到处堆放,由于冬季寒冷大棚为了保温覆盖了草苇帘,如用火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据调查,目前,农村有许多大棚毗连在一起,总体规模都很大,但为节省土地、促进大棚之间保温,一般两棚之间仅留有一米左右的防火间距,吸烟动火无专人管理,还有暖棚里的取暖火炉、照明设施都存在火灾隐患,加之生活用火习惯不良,取暖炉周围摆放了很多的木柴、煤、塑料等可燃物,滚热的炉桶口不时的冒出火星落在棚顶的草帘上,火险隐患很大。现建一个亩数大棚,起码投资二、三万元,一旦发生火灾,瞬间即可把大棚化为灰烬。
      其次,大棚内用电管理也不严,农村大棚用电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现象十分严重。如在大棚里村民私拉乱接电线的情况到处都是,一些群众对新使用的农业机械电器的基本性能缺乏了解,不懂得该怎样科学使用。再有棚内电器线路老化、内部的电线刀闸随意的安装在可燃物上或者插座超负荷运行等等,随处都可能引发火灾。这一切都给农村大棚消防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再有,农村大棚火灾时有发生,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为放火。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社会矛盾相对突出,一些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相互间一些矛盾往往通过放火报复泄愤。近年来,我市农村放火案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是个别村民因邻里纠纷或受利益驱动等,产生报复心理,放火泄私愤。
      另外,燃放烟花爆竹也是冬季农村大棚致灾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民群众消费水平提高和各类庆典活动集中,逢年节烟花爆竹的燃放区域广、数量多、时间长,有的群众违规在易燃大棚密集区附近燃放烟花爆竹,对冬季节日期间的消防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而且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消防知识缺失,消防意识淡薄。防火和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差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还有,由于公安机关实行消防分级管理,由地方派出所实施消防监督三级管理,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防警力不足的矛盾,但由于派出所的消防专业知识较为薄弱,加之基层消防科对派出所专兼职民警的消防培训不系统,不全面,导致派出所消防民警队伍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平时疏于检查,偶尔检查火灾隐患也难于察觉,这是造成农村大棚火灾居高不下的主观原因。
       此外,大棚内还缺少一定数量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消防水源等消防灭火器材设施,一些群众在发生火灾后,虽然可能会自发的集中起来灭火,但他们的救援行为因为缺乏必要的工具,可行的方法,面对火灾缺乏基本的处置常识,不是惊惶失措,就是乱扑乱打,不但不能有效控制和消灭火灾,反而加快了火灾的发展蔓延,扩大了火灾损失,而使扑火效果大打折扣。 四、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创新思维、标本兼治、切实做好农村大棚防火工作。
      一是消防安全防范方面,加强用火用电管理,特别是在火源的使用上更要注意。在暖棚生炉取暖时,炉旁不要放置可燃物,炉桶周围做好阻燃,上面应安装防火冒,倾倒炉灰时应用水浇湿后,在确定里面没有火星的情况下再倒掉,防止四窜火星引燃大棚。还要结合农村电网改造,彻底更换陈旧老化电气线路,严格遵守用电操作规范,坚决杜绝乱拉乱接现象,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用电环境,经整改后需接入电路、农用机械的,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安装。且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规定并定期检修 。
      二是逐步改善大棚周边环境。对村里堆放的柴草等易燃物统一存放在划定的安全区域,防止大风天气形成火烧连营之势。教育村民改变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要远离柴草堆垛、蔬菜花卉大棚,小孩燃放时要在大人的监护下进行。尽力提高农村大棚的耐火等级,摒弃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生产模式,新建大棚尽量采用不燃、难燃材料,棚与棚间距应参照农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设置,控制大棚周边堆放可燃物,清除占压消防通道的建(构)筑物,保证防火分隔,对违章搭建的堵塞消防通道的建筑进行拆除,保障消防通道畅通。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大棚使用性质及火灾危险性进行合理布局,采取相应的防火隔离措施,留出足够的防火空间,防止火势向相邻大棚或物资堆放处蔓延,逐步提高农村大棚的抗灾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火灾损失。
      三是强化对农民的消防法制教育。消防监督部门针对农闲时节农村易发生放火案件的特点,组织干警下乡检查,巡回宣传消防法律常识,针对农村放火案件大幅度上升的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农村地区干群之间、集体与个人之间以及群众之间产生的诸多矛盾,将形势分析汇总后及时反映给基层派出所、司法所由他们依各自职责认真做好群众的矛盾化解工作。指导派出所协调有关的各镇村建立联防小组,广泛发动群众,在驻村民警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昼夜巡查、邻里守望、安全防范活动,构建专群结合、警民联防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有效预防和减少辖区内的可防性、多发性放火案件。消防监督部门还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放火案件的侦破工作,经认真细致的火灾调查,认定是放火案件的,就要及时移交给刑侦部门,并建议有关司法机关对放火案件进行公审、公判,以案说法、震慑犯罪,深化群众对放火犯罪危害性的认识,坚决遏制放火犯罪的上升势头。同时还要强化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开创农村防火新途径。当地人民政府应积极配合消防宣传工作,在各乡镇设立宣传站,并组织各乡镇的种植大户参加培训。各村民委员会要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标语、文艺演出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宣传人员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大棚可燃物多特点,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习俗,指导农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增强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减少火灾的发生。并建议大棚种植农户及时清理大棚周围的可燃物,防止火灾蔓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消防监督部门应主动指导基层做好小型消防演习,视具体情况制定周密的灭火预案,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经常演练,使村民熟悉救火程序,遇乱不惊,以便能及时扑救初期火灾,控制火势,减少火灾损失。